Photo from 豆瓣

作为小米早期用户,小米的故事太熟悉了。当年米1推出时,我室友就买了,他前一部就是山寨机。妥妥的印证了小米手机是在革山寨机的命。 我的第一台智能机就是小米2。也看过黎万强写的《参与感》

正因如此,作为见证者,看得也是热血沸腾,心情澎湃。

目前在用的小米产品有小米电视、路由器、小爱音箱。今天,买电子产品,第一反应就是去看小米有没有做,这是小米品牌力量。

说说那些印象深刻的点。

  1. 战略

或者说看风口/赛道的能力。雷军实在是太强了。本来也正常的,毕竟雷军在创办小米之前,已经通过天使投资证明了这点。 但在智能机兴起、移动互联网爆发前夕这个大环境下,看着小米的战略是如何想到、提出、再到一步步执行落地,如此细微观察到,还是很震惊。

雷军组建团队早期,为了磨合团队,定了几个练手的项目。其中有一个叫小米司机(原司机小蜜),后来的演变方向就是现在的滴滴。这点是以前不知道的。

还有米聊与微信竞争过程中,雷军是如何分析竞争形式、投入多少资源与赢的概率,最终米聊做了战略收缩。

  1. 重视人才

雷军招募的高级管理人才,很重要一个出发点是弥补自身的不足。像王川、王翔。

让人震惊的是,为了邀请他人加盟,雷军多次收购对方的公司,解决对方后顾之忧。包括王川的多看、朱印的RIGO Design、卢伟冰的诚壹科技。

  1. 突破自我限制

印象深刻的例子是张剑慧。本来只是负责售后,属于支撑部门,在公司话语权有限。为了能发挥更大价值,提出、并推动线下销售。

另外一点,就是联合创始人以及高管们,经常随着组织架构调整也跟着被调来调去,不断地负责陌生的领域。 通过这种类似“轮岗”的方式,不断地锻炼管理层,让其成长,发挥更大价值。反之,如果不合适,即使是创始人也得淘汰。

创业不是请客吃饭,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。